谋福“三农”的“一号科特派”

09-13 905阅读 0评论

东南网9月1日讯(福建日报·新福建客户端记者 陈纪凰 吴亦航 通讯员 李海玥 游立成)

“咱们的未来,在期望的郊野上,人们在明丽的阳光下日子,日子在人们的劳作中变样……”

在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溪后村花稻轮作演示区,可见遍及田园的百合花栽培大棚,成片挂穗的“花后稻”,和风轻拂,稻香阵阵。已退休的福建省农科院数字所教授级高档农艺师、延平区科技特派员吴敬才望着眼前满是期望的风光,情不自禁哼唱起《在期望的郊野上》。

1998年12月,为走出一条“三农”包围之路,从德国学成归来的吴敬才被下派到延平区王台镇溪后村驻点服务,挂职王台镇镇长助理,向农人推行农业技能,协助处理科技问题。

1999年头,南平市第一批225名科技特派员下村为农人服务。“提早上岗”两个多月的吴敬才,正式被归入科技特派员部队,成为我国科技特派员——农村作业新机制变革的首位践行者,被乡亲们称为“一号科特派”。溪后村也被誉为“我国科技特派员第一村”。

作为福建首位“科技特派员”,吴敬才在与溪后村结缘的26年里,不只见证了科技特派员准则的开展,也见证了溪后村的变迁。

“作为农人的儿子,国家培养了我,我要把所学的农业知识技能做给农人看,领着农人干,带着农人赚,为农人立异创业,尽自己的一份菲薄之力。”吴敬才谈到成为科特派的初心。

20世纪90年代的溪后村农业工业结构单一,粗放型的小农经济堕入困难,仅凭经历“靠天吃饭”栽培和饲养出来的农产品,产量和效益低下,增产难增收更难。

“农业的底子出路在科技、在教育。”吴敬才深知下派科特派的初衷与用心。他一肩挑起全村的果树、蔬菜、土肥、林业等各范畴的专业技能辅导作业。白日奔赴田间山头,手把手为农人辅导演示该怎么进行选土、上肥、修剪、嫁接、防害、打虫;晚上,在村部大会议室里,为求知若渴的农人教学农业科学的专业技能,用坚持和耐性协助农人承受和使用科技。

时至今日,溪后村乡民仍然亲热地称吴敬才为“吴教师”。牛奶根基地栽培户邓祖鹏告知记者:“吴敬才是我的‘吴教师’,更是我心中的老大哥。他经常和咱们说,有什么技能困难都能够找他,他的手机24小时为咱们敞开。”

有了科学技能的加持,农人想增产增收,还少不了良种这个农业“芯片”。吴敬才回忆起1999年至2005年在溪后村和大横农业科技园区驻点时,为了筛选出适合闽北山区丘陵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,白日顶着烈日,下田间进行实验调查,数叶片、量株高;晚上则忙于资料、数据收拾,实验剖析,翻译外文种子说明书。7年间,在溪后村及南平市大横农业科技园区驻点的吴敬才,累计协助引入国内外优良品种2000多个,向全市推行国外优良品种28个,栽培面积达5.1万亩,累计助农增收2799万元。在引入的很多优良品种里,就有溪后村栽培的荷兰香水百合。

“天然状态下,百合花每年6月前后开放。之所以能在新年期间开放,是把种球放入冷库进行低温处理,待打破休眠后,到了秋季再定植、生根生芽。”在百合花基地贮藏种球的冷库,吴敬才介绍,“这些年栽培户们现已能够很熟练地栽培办理百合花。而咱们更多要做的是帮他们请求项目,取得更多的资金支撑,做大做强百合工业。”

2019年头,吴敬才再次以省级科技特派员的身份驻点溪后村。他瞄准附加值高、农人有需求的百合花工业,为工业项目开展出谋划策,为农户处理实际困难,开端了他科特派作业的“二次创业”。

现在,溪后村百合栽培基地,从鳞茎到花苞,都是当地人致富的法宝。每年,这儿鲜切百合花出售2000多万支,出售额达5000多万元。百合花成为溪后村的“致富花”。上一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.8万元,户均增收2万元。一起,推出“秋种百合,夏种水稻”的“花稻轮作”形式,也使溪后村完成土地的高产高效栽培和农业可继续开展。

“跟着科技特派员准则继续完善,农业新品种、新技能进一步得到推行,我信任,越来越多的村庄会像溪后村相同变得更殷实、更美丽。”吴敬才说。

25年餐风露宿,从首位科技特派员践行者到重返科特派第一村,吴敬才一直紧记服务“三农”的初心,秉持谋福“三农”的方针,回馈八闽村庄。他脚底有泥,心中有光,奔走在郊野大地上,书写着科技帮扶的任务,彰明显科特派斗争的力气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905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目录[+]